热血丹心铸文明,生命守护谱华章
贵州省血液中心
新闻摘要
晨光熹微,贵阳街头流动献血车的采血针划破宁静,深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,这既是生命的接力,也是贵州省血液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文明创建的生动注脚。2025年5月,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下文,中心以过硬实力通过严格规范的复查评估,继2021年之后,再次继续保留“全国文明单位”这一国家级荣誉。自2017年首获称号以来,中心将文明创建融入血脉,以热血丹心铸就生命丰碑,用党建引领奏响时代强音,交出了一份精神文明与业务发展双优的答卷。
文明筑基:党建领航凝聚奋进力量
“全国文明单位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”中心党委书记朱思刚的这句话,道出了文明创建的核心逻辑。过去的一年,中心党委以“黔血先锋·护佑林城”党建品牌为引擎,23次党委扩大会、17次政治理论学习、5次中心组研讨构筑起思想高地。党纪学习教育中,“五个到位”夯实根基,“五抓五学”铸魂赋能,巡察整改的10个问题悉数销号,廉政档案动态更新,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,让清廉成为文明底色。
文明创建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。领导班子深入乡村振兴一线,“双联双促”投入1.8万元修建公厕,消费帮扶打通农产品出村通道;职工队伍中涌现全省道德模范、脱贫攻坚优秀书记、健康卫士等先进典型,8人获省直机关文明标兵称号。这支190余人的队伍,用“全国表现突出采血班组”“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”“省直机关文明窗口”等集体荣誉,诠释了文明单位的硬核担当。
生命至上:热血长河浇灌文明之花
宝山南路东笙巷的9649平方米院落,是贵州59年血脉守护的见证。一直以来,中心始终坚守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以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,从优化献血服务流程、拓展采血点覆盖,到严把血液质量关、提升检测技术,每一环都倾注责任。一年365天,街头献血车不间断提供服务,应急采血队伍快速响应,为临床用血筑起坚实屏障。作为贵阳地区唯一采供血核心枢纽,坚持用专业与温度,架起爱心与生命的桥梁,让每一袋血液都承载着使命,如今,中心以年均18.45万单位采血量、39.82万单位供血量,滋养着150余家医疗机构的生命需求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血安全,彰显守护生命的担当。
荣誉墙上,“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”与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牌匾交相辉映,背后是技术、服务与人文的深度融合——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24小时运转,酶免检测如精密雷达筛查风险,大型离心机将血液分解为“生命元件”;2024年,为803名地贫患儿精准输送2350单位血液,456人稀有血型应急队伍随时待命,53906人次团体献血筑起钢铁长城。
技术突破同样亮眼:RH阴性小规格冰冻红细胞、辐照洗涤红细胞新技术应用,血清学与核酸实验室升级,17例保密性弃血的严谨处置,共同托起98.6%献血者满意度、96.3%医疗机构满意度的金字招牌。与此同时,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发挥作用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、服务群众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,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
创新赋能:智慧文明双轮驱动
文明创建需要守正,更需创新。中心以“让信息多跑路”为理念,“贵州省血液中心”公众号吸引20.7万用户,2024年,用血直报系统为8000余人次办理2000余万元偿还血报销;引进4名专业技术人才,开展16项培训覆盖3000余人次,53项学术投稿与新技术立项点燃创新星火。安顺、毕节、黔东南三地质控中心成立,54次现场指导织密安全网,观山湖区新采血点筹划推进,勾勒出便民服务新蓝图。
薪火相传:文明基因深植血脉
从2012年“贵州省文明单位”到2017年“全国文明单位”,再到此次复审蝉联,贵州省血液中心将文明基因深植血脉,将奉献与责任融入干部职工日常点滴,近年来,累计15人次获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”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”,47人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星级奖,5人获第二届贵州省“最美劳动者”,50余名职工先后获评各级各类荣誉称号。每一袋血液的旅程,都承载着“奉献、严谨、创新”的文明内核;每一次荣誉的加冕,都激励着这支队伍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上永不止步。
站在新起点,贵州省血液中心将以“全国文明单位”为鞭策,继续以热血诠释文明,用担当守护生命,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一滴热血奔赴的使命之路!
来源:贵州省血液中心